行业动态

《绩效认知升级》:企业为何“谈绩效而色变”

本书由文跃然、张月强、王丹阳、韩玥、刘秀华编著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或组织的关键管理领域之一,也是面向员工发展和组织发展的重要承接力量和管理工具。绩效管理既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不断创新的话题,甚至是富有争议的话题。“Z世代”员工更加关注目标达成和个人成长,他们个性鲜明、目标明确、思维活跃,同时也易体现为“更加自我”。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职场主力军,如何有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成为企业或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之一。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渗透到日常的商业环境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绩效管理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创新变革的契机。

01

从“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和微软重生说起

2007年,天外伺郎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中写道:“由于尊崇绩效主义,索尼近几年已经风光不再,并且在一些管理问题上积重难返。”天外伺郎认为,所谓绩效主义,就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索尼的‘激情集团’消失了,‘挑战精神’消失了,‘团队精神’消失了,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于是,出现了“过去它(绩效管理)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的尴尬处境。


微软错失多个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收购诺基亚、Windows Phone业务、社交业务均告失败,再加上PC业务的衰退,2014年初的微软市值已不足3000亿美元,不到辉煌时期的一半。在此期间,苹果公司、谷歌、Meta等新兴巨头不断崛起,抢占多个细分移动互联网市场,而微软则持续被诟病,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期。纳德拉临危受命担任微软历史上第三任CEO后,用1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微软颓势的逆转。


微软为何能够获得重生?纳德拉在《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中写道:“任何组织和个人,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都需要自我刷新。为了迎接智能时代的挑战,自我刷新的三个步骤:拥抱同理心,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以及建立成长型思维。”在谈到成长型思维的时候,微软绩效管理变革的身影不容忽视。它体现在取消了强制分布的排名和评分体系。尽管每年仍然对员工有数次评定,但是评定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的工作,还要考察员工如何在同事工作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工作,以及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成果为他人所用。


自从杰克·韦尔奇带领GE崛起,其创造的“活力曲线”就被很多企业奉为“管理宝典”。正是强制分布等管理工具和手段的盛行,导致“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的现象发生。微软重生的历程,更是再次引发传统绩效考核被诟病的话题,绩效管理的话题再次被提起,改革绩效管理模式成为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识。包括微软、IBM、埃森哲、Adobe等在内的一些知名美国公司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启动了“取消绩效”的变革。2022年,谷歌宣布取消绩效考核,从其公布的操作细节来看,同样是这一轮绩效管理变革的反映。


传统的企业绩效考核流程一般以年为周期循环,包括年初的绩效计划、年中的绩效回顾及年末的绩效考核等环节。所谓“取消绩效考核”,并非是完全舍弃绩效管理,而是取消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更准确地说是取消强制分布和年度绩效考核。企业将原来半年或一年的反馈周期改成实时反馈,关注员工成长;取消强制分布以构建理想的团队,使组织在现在和未来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商业研究者乔什·伯辛估计,虽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约有70%跨国企业正在转向这一模式。



02

为何绩效管理成为烂尾工程

绩效管理成为“烂尾工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某些公司过度强调绩效考核,导致绩效管理的过程出现了问题。这种过度强调结果评价的管理方法,短期导向、量化主义、功利主义和本位主义等特征明显,过度强调了绩效考核工具,限制了员工的发展。如果企业只关注结果评判而不进行选择性评估,必然会导致绩效管理的烂尾现象。


其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要不同的管理工具。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来说,重点是增加营收额和客户数量,培养员工和团队的业务拓展能力。因此,这类企业更关注如何改进营销策略以实现收入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简单、结果评价式的绩效考核工具以支持奖金发放即可。如果不加选择地将成熟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于初创企业,很容易导致员工无所适从。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经营范围的扩大、员工队伍的扩充和组织的变革,快速成长的企业内部的分工与协同越来越复杂,绩效管理也需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引入以实现企业组织目标和个人激励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是必然选择。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过度强调绩效管理的流程,而忽视了它与组织战略目标的紧密结合。这使得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个人日常行为与组织目标背离,最终导致“为了考核而考核”的“烂尾”现象。


处于变革与转型中的企业,需要在确保成熟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促进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因此,绩效管理需要升级为达成组织目标的目标管理,并关注个人成长、激励、发展和价值实现的持续反馈。如果绩效管理仍然停留在僵化的目标执行和监控阶段,忽略了人的因素,仍然会陷入“烂尾”的困境。


因此,绩效管理成为“烂尾工程”的原因包括过度强调绩效考核、不适应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管理工具需求,以及忽视组织战略目标和个人因素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审视绩效管理的方法,并与组织发展和个人成长相结合,以实现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显,以实现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



03

企业“谈绩效而色变”的原因分析

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旨在评估和提升员工的绩效,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达成。然而,在许多企业中,绩效管理往往被视为一项令人头疼的任务,让人们谈虎色变。这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何绩效管理在企业中如此令人不安,而非被看作是一项有效的管理实践?

第一

绩效管理往往容易被错误地实施。许多企业过于强调结果评价,忽视了绩效管理的本质是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绩效管理不应仅仅局限于量化指标和短期目标的考核,而应该更加注重员工的能力培养、潜力发掘和个人目标的实现。如果绩效管理被简化为单纯的评级和奖惩,就会带给员工压力,甚至是焦虑,而不是促进员工的发展,这必将导致绩效管理失去其本应具备的正面价值。

第二

在许多企业中,绩效管理缺乏透明性和公正性。如果员工认为绩效考核缺乏公正性,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缺乏透明性的绩效考核容易导致偏差和不公平,甚至出现以权谋私、认人唯亲的情况。这样的不公正对员工的士气和组织文化都会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对绩效管理谈虎色变。

第三

部分企业在绩效管理中过分强调量化指标,而忽视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潜力。绩效考核的刚性执行,以及考核结果与个人收益甚至是员工晋升、员工用留的强关联等因素,导致员工对绩效管理出现观望、漠视甚至是抵触等现象。如果企业将绩效仅仅看作数字的比较,容易导致忽略员工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更加重要的因素。在现代企业环境中,绩效管理应更加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而非简单地将其缩减为“结果的排名和考核分数”。

第四

决策层和管理者对绩效管理重要性的低估和投入不足。绩效管理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一些管理者往往只将其视为例行公事,忽视了其战略性和长远性。管理者希望通过绩效管理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团队效能的提升、员工的创造力释放等多重价值,但管理者是否深刻意识到绩效管理的价值,是否真正重视绩效管理

以避免流于形式,是否真正把握了绩效管理的方向,是否将选择合适的绩效管理方案作为自己的职责,是否进行了持续有效的跟踪和改进……

这些看似困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问题,实则是决策层和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观念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必然出现这样的现象:管理者要么将绩效管理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工具,要么将之矮化为“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手段,导致其对绩效管理既爱又恨。


04

去绩效还是新绩效?

目前,“Z世代”员工逐渐成为职场的主力军,他们具有追求超越和做有意义事情的渴望。他们更倾向于在自我主导下,通过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来取得进步。正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中所指出的,现在的时代需要自我管理的复兴,需要员具备自我驱动力。这种自我驱动力包括:(1)自主性,即能自主决定自己做什么;(2)专注于专长,即不断提高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的技能和能力;(3)追求目标的意义,即超越个人欲望,将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利润、效率和价值,而是追求具有更大意义的目标。


面对这样的职场新一代,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绩效管理,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呢?事实并非如此。尽管“Z世代”员工追求个性发展和有意义的工作,但组织的发展目标仍然是创造价值和达成战略目标。绩效管理是确保这些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面对“Z世代”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并不需要放弃绩效管理,而是需要创新绩效管理的方法,以满足组织目标达成和个人激励的双重需求。通过合理地结合自主性、专注于专长和追求目标意义的原则,企业可以打造一种“既能促进员工发展,又能实现组织成功”的绩效管理模式。企业需要创新绩效管理的方法,以满足组织目标的实现和个人激励的需求。只有在这样的模式下,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从组织视角出发,为了解决员工“谈绩效管理而色变”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绩效管理的观念和实践。首先,企业应将绩效管理视为一项战略性工具,使之与组织目标紧密结合。其次,应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建立公平的评估体系,让员工感到被认可和尊重。此外,需要重视员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最后,最重要的是,管理层应给予绩效管理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与员工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反馈。


从员工视角出发,创新的绩效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改进。首先,要将绩效管理与员工的个性化发展相结合,鼓励员工在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进行专长发展。其次,要注重目标的意义和超越个人欲望的价值,将绩效目标与组织的使命和价值观相对应,激励员工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就。最后,要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提供实时的认可和指导,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改进。


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共识。只有树立正确的理念,进行良好的实践,才能使绩效管理成为一项积极推动组织发展和员工成长的工具,而不是一个令人畏惧的任务。因此,避免“谈绩效管理而色变”,需要企业各级管理者摒弃狭隘的“量化思维”,关注员工的全面发展,重塑绩效管理的价值,让企业中的绩效管理焕发出新的活力。